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緩衝區現況

緩衝區主要是以保護核心區的空間文化形式為目標,劃設的構想是,延伸紅毛城的山頭到滬尾砲台所在的山頭,這部分也同時表現紅毛城的視野。這個山頭主要是高爾夫球場、紀念公園與血清實驗所,以及砲台公園邊油車口的民宅。

東側的部份則是從淡江中學連結到淡水國中與文化國小,成為一個完整的區塊,也將新生街與二個校園之間的街廓納入,未來需要透過都市計劃手段來規範。可以讓這一區的風貌成為緩衝區。而將馬偕頭像到文化路之間劃入,主要這一條線是淡水開港時期所謂的「租界」的界線。同時此一區塊中的偕醫館與淡水長老教會當時是位於滬尾街的街邊,在空間上可以說明當時的漢洋分界的空間質感。這一個街區在日據時代發展成為機構所在,大部份土地屬於公部門。因此劃為緩衝區,是可以扮演支援核心區發展的角色。

在以主要道路為範圍的界定下,大致是以新生街從北側下到馬偕頭像,連到河岸為東界。西側是以高爾夫球場外圍的砲台公園為界。南邊到淡水河為止。除了核心區所涵括的古蹟之外,尚包括淡水長老教會、偕醫館與中野宅等古蹟,總共有十三座古蹟與歷史建築。另外主要的歷史文化空間還有中央廣播電台淡水分台、高爾夫球場俱樂部、血清實驗所儲藏山洞與洋行遺址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