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非文資指定的文化空間展現庶民生活的街角博物館

1. 非文資指定的文化空間

  在淡水文化基金會的推動下,開始發展以常民文化取向的街角博物館,這類的博物館與既定印象中的博物館不同,分佈在街頭巷弄中,規模不一,但對於民眾而言相較於一般的博物館更易親近,部分街角博物館更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中必定前往的商店或是宗教信仰中心;淡水區內的街角博物館從文化體驗以及創意取向,將其分類可粗略定義出以下四種分類:

a. 原生的觀光取向空間:空間的使用以提供參觀為主,偶爾提供銷售服務,此類的街角博物館本身多已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或是古蹟,部分是在此經營多年的老店所提供的空間。

例如:滬尾偕醫館、淡水漁業生活影像館、紅樓三樓咖啡、登峰魚丸博物館、淡水龍山寺、原殼牌倉庫、香草街屋。

b. 原生的生活取向空間:此類的街角博物館均為歷史悠久的店家,目前仍在營業中,年長且經驗豐富的經營者,除了提供許多生活經驗的分享,也是初到淡水的訪客認識淡水常民生活的管道之一,其中寺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也可以視為原生的生活取向。

例如:興隆酸梅、保安堂漢藥教育館、淡水龍山寺。

c. 新生的觀光取向空間:此類的則以服務觀光客為主,絕大多數為手工藝品店或是特色商店在淡水所設立的分店。

例如:茶山房、海角商號、AnKa創意手作館、手舞藝術空間、石洞個性飾品、亨利屋及淡水天光。

d. 新生的生活取向空間:主要以淡水當地特色經營的空間為主,觀光客是主要的服務對象之外,對當地的居民而言也是日常生活中較常前往的地點。

例如:初二童話、有河book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