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主要的信仰與民俗

主要的信仰與民俗

「節慶」作為社區動員的事件發生與情境塑造的觸媒。「節慶」是傳統社會中配合其集居生活與大自然經驗而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從許多人類學的研究中了解到,人們往往在傳統民俗節慶活動的參與過程中,藉由沈浸於集體歡愉的情境中,解放生活現實中的壓抑與衝突;並在活動中所形成之公眾皆能認可的社會規範轉化成對該地方與社群的認同感。

而在漢民族的傳統社會中,「節慶」與信仰及民俗活動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對於居民而言,因信仰而進行的各項民俗活動其意義也等同於「節慶」的進行,經由參與這些活動加深對信仰的虔敬之外,也是在日常生活閒暇時的調劑(例如農閒時參與陣頭或獅團的練習等),對於舊時民眾單純的生活而言,參與信仰相關的祭典、遶境等等活動都是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淡水與因為特殊的自然環境,經過時間的作用,傳統的民俗信仰活動與現代的藝文活動演變成相互重疊而成為今天的活動年曆,這種結合空間時間與人間的狀態將成為未來衡量都市活動的基礎架構。

透過淡水文化年曆,可了解一年四季中在淡水進行的各種節慶活動以及藝文活動,這當中也有配合這些活動的傳統工藝匠師以及傳統藝術表演者等。

在這份年曆中,將其分為信仰以及民俗祭典、傳統工藝、表演藝術與相關的匠師,分別說明其演進的概要與現況。

一、 信仰民俗祭典

主要指定活動

1. 沙崙保安廟祭典

沙崙保安廟建廟已經有一百三十餘年,起初是由庄內居民陳萬發的父親到大陸經商,在安溪清水巖的清水祖師廟請神像回台灣奉祀,並隨著時間的演進開始有神明會組織,並且輪值爐主,後來因為祖師的指示開始出現乩童和桌頭的神職人員,並建廟成為沙崙莊內的宮廟廟宇,逢在乙丑、乙卯等年度每十年舉行一次祈安清醮祭典。

活動的期程從正月初四一直到十五日結束,但是主要的儀式在初九就會結束,初五開始有酬神的布袋戲演出直到十五日止。

2. 鄞山寺定光古佛誕辰祭典

鄞山寺在清道光三年完工,建廟起源於汀州人移民到淡水北部的人數日漸增多,為了增進同鄉間的互助而成立汀州會館,羅氏兄弟並發起籌建並捐獻土地;廟內主要祭祀的是定光古佛,陪祀的有觀世音菩薩與福德正神,農曆初六為定光古佛的誕辰,準備工作大約在上午八點左右完成,由於參拜的主要是各姓的管理人,故規模較小,所有的祭典儀式在下午就全部完成。

3. 八庄大道公祭典活動

八庄大道公是淡水地區特有的神明輪祀組織,範圍橫跨淡水和三芝兩地,最初是由泉州同安移民從白礁慈濟宮分香火來台灣奉祀,以香爐的形式與媽祖神像一同供奉在滬尾碼頭,後來由於福佑宮興建便將香爐迎往中田寮演戲埔奉祀,並由燕樓李家負責管理,嘉慶年間香爐開始接受庄民的迎請並塑造金身,咸豐年間開始正式供八庄輪祀;八庄大道公的祭祀狀態反映了民間信仰從輪祀到固定廟宇的過度狀態,目前八庄大道公也有一個固定做為對外聯絡的據點,方便一般民眾接洽相關事宜。

所謂的八庄指的是北新莊、草埔尾、土地公埔、小基隆、灰窯子、圭柔山、淡水街、水梘頭與中田寮庄,九年輪值一次,祭祀的進行是自每年農曆的三月十四日開始到三月十七日結束,結束當天並經由擲筊決定下屆的爐主。

儀式的過程是第一天早上從爐主家出發,前往三芝福成宮,隊伍有前導車、鼓吹亭、金獅團、八庄大道公執事牌隊伍以及各分身神、大道宮主神神轎、神豬、羊牲等,當隊伍抵達廟口,行過火儀式後,將神像迎入廟中三川殿安座,供信眾膜拜,並在廟前的廣場進行神豬競賽,大約在中午過後就完成當天的祭祀活動,第二天開始進行繞境遊行,在新舊爐主交接完成後,就自值年爐主處開始出發,經過屯山社區、賢孝里並迎至大片頭埔;第三天早上新任爐主則從家中前往大片頭埔;迎接大道公前往爐主厝安座,規模也較前一天縮小許多,沿途的民眾會在家門口擺設香案燃放鞭炮。

爐主除了要負責祭典活動之外,另需負責農曆七月七日建醮與農曆九月九日中壇元帥聖誕的祭典活動,此外延請道士、酬神演戲等相關事務也是爐主的工作。

4. 龍山寺觀世音菩薩誕辰祭典活動

淡水龍山寺的建廟主要是由於清咸豐年間械鬥頻傳,而為了因應這樣的情勢,在淡水的船頭行老闆黃龍安的號召下,決定興建一座龍山寺做為凝聚三邑(晉江、惠安、南安三縣)人的信仰中心,在咸豐十年重修完成;龍山寺的祭拜採用佛教模式,請和尚誦經為主,上半天的誦經儀式完成後,下午才由法師作法進行「放焰口」的儀式。

5. 福佑宮媽祖聖誕遶境

淡水為早期先民來台開發的小鎮,淡水河是清代移民進入台北盆地的重要門戶, 淡水成為北台灣貨物集散地,在清代中葉福佑宮前緊臨碼頭,於是福佑宮成為淡水發展的起點,是早期淡水的閤港廟,淡水人昔日稱為「媽祖宮」。沿襲媽祖廟遶境祈安的傳統,每年農曆五月舉辦一連兩天的遶境祈安活動,此為淡水鎮上最大型的傳統活動,當地居民又稱之為「五月節」,屆時多會交通管制,淡水地區民眾相繼參予,活動範圍廣參與人數眾多。

繞境路線:

以福佑宮前廣場集合、三民街(七條通)、衛生所中山路、大仁街、大忠街口、水雉街、美滿社區、中山北路一段、中山路一信陸橋、清水街、中山路、捷運站、學府路慈元宮、博愛街、仁愛街、仁德路、水源街、英專路、加油站、華南銀行、中正路、福佑宮(解散)。

6. 清水祖師暗訪與遶境

而另一共為盛大之祭典為清水祖師廟繞境,祖師廟建於1937年,為淡水鎮另一重 大寺廟,但其奉祀之「落鼻祖師」,每遇天災人禍,皆會落鼻示警預告鄉人,常為滬尾附近居民所尊敬,淡水發生瘟疫,鄉民共議恭請祖師爺遶境祈求地方平安,其活動因此傳承至今,其繞境時間為農曆五月初五的下午六點暗訪,及初六下午十二點啟程,為各陣頭參與繞境,開啟祭典熱鬧序幕,整個淡水鎮街道全面封鎖,其熱鬧程度不遜於外國嘉年華會。

繞境路線:

清水祖師廟前廣場集合、重建街、中山路、三民街(七條通)、馬偕街、中正路、捷運站、學府路、水原街一段、仁愛街、英專路、清水街、長興街、中山路、原德路、清水祖師廟(解散)。

兩寺廟行逕路線皆會經過福佑宮、清水祖師廟、鄞山寺,這些寺廟街為淡水鎮重要宗教信仰,也是早期開發時期所興建之廟宇。必經街道為中正路(老街)、三民街(七條通)、重建街,這些街道屬於淡水老街區,為淡水市鎮早期發展街道,也是當時主要商業活動地點。另有學府路、英專路、捷運站、中山路為必經之地,目前這些街道街為淡水市街區主要幹道,也是重要交通、商業活動發展之地區,行經此區除保佑商家生意興隆外,也可帶動人氣、聚集人潮之方式。每年路徑也略有不同,推斷是各地角頭勢力相互拉鋸行經路線,應此經過方式安排分配,除主要據點外其他路線也略有不同。

7. 忠義宮蘇府王爺廟燒王船祭典

創建於清道光、咸豐年間,主要祀奉的是蘇府王爺,配祀關聖帝君、城隍爺、青山王與福德正神;蘇府王爺廟的興建是因為一艘商船在淡水河口發生船難,當時的生還者將船上供奉的蘇府王爺暫時安座在家中供奉,由於居民感念神明的恩德,而在現址建廟,最初稱為水陸廟,建築形式簡樸,後來才改稱為蘇府王爺廟。

蘇府王爺廟的慶典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舉行,在舉行前先在農曆八月左右決定王爺慶典時所需要的王船尺寸、王爺穿著、隨船水手數量等,還有家戶所需準備的各項祭品數量,在農曆九月初八進行過火儀式,將神像或是相關器物置於神轎或是信徒的手上走過火堆以求清淨,過火結束之後則是遶境活動;農曆九月九日當天則有犒軍、歌仔戲及燒王船的儀式,而燒王船是為了將邪靈送走以求取地方的平安,王船則是由淡水當地的糊紙師傅負責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