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與教育訓練的結合

教育的可貴來自於「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功能,每個人從小到老都在學習、在受教育、在生活,因此,學習是無所不在,從社區到學校、國家,甚至於世界,每一件事物都處於發掘與探索之間被發展和傳承。而世界遺產是集祖先智慧所保存下來的文化財,這些「資產」所呈現的面向包羅萬象,除了內涵生活技能、歷史見證、工藝美學與傳統的禮教與倫理之外,其所代表的生命價值更為最真實的活教材。另外,現階段資產保存所面臨觀光化及錯誤觀光行為所發生負面的衝擊,如此不當的行為與錯誤的訊息,透過適切的教育訓練,可以將正確的文化資產教育理念深耕於人的內心,這種藉由「教育」做為改變的契機,是推動世界遺產最為有效的策略。

〈一〉與學校系統的結合

「學校教育」是架構在一個準則系統下的體制教育,現階段從小學、中學至大學,有其一定的課程、一定的時段與一定的學習範圍。因此,想要落實世界遺產的理念與作為,教育雖是唯一的管道,卻礙於現階段世界遺產概念不在體制內的課程中,若要務實實踐教育的策略,需於日後透過討論與辯證,能將其理念和執行策略融入在各個學習階段的課程架構下,藉由專業且系統化的概念,漸次由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通識課程裡學習與成長。目前尚未納入國家課程的範疇下,對於世界遺產教育的推動,只能透過不同的作為與策略進行,以下就學習各階段,可以結合的點先行切入。

1.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結合〈小學至國中〉

九年一貫課程,是每一個從六歲的兒童到十五歲青少年階段所接受的教育,該階段是做為一個成人基礎教育的養成階段,也是一個人心智處於開化的基礎點,如果這個學習階段能將世界遺產的概念深植於心、落實於生活,不但能扎實根基於態度的養成,更是未來守護世界遺產行動的啟蒙。對於這個階段的教育推動策略,目前可以有以下的做法:

1結合暨有課程、融入校本課程發展。(如發展校本課程、開發學習手冊、出

版適合輔助的教材等)

2〉數位學習的建置,可以突破空間的障礙。(如網站的建置、數位典藏的建立

及數位學習的開發)

3以主題做為探索課程的發展(如以歷史、建築、生態、藝術等主題為主軸)

4配合節日及活動的辦理成為活動課程(如節慶活動、社區展覽等)

5加入家鄉文化資產守護的行動。(如參與社區資產的導覽培訓、社區資產的

拜訪及環境的維護、文化資產的發掘與巡守行動 )

6〉定位文化資產空間為社區學習的大教室,規劃並推動親子親近文化資產的

活動或機會。

2.與中學教育的結合

升大學,是中學教育這個階段的學生共同目標,如果未能將此一議題納入課本或聯考考試的範疇裡,此一階段的學生是不會有接觸的機會或動力。但是這個階段的養成,卻又是文化資產教育深耕的重要時機,甚至於會成為影響其未來參與世界公民的契機。因此,掌握中學生的特質,從誘發與引起動機著手規劃,期待中學生能從好奇及探索的角度,落實參與世界遺產教育的系統。

1結合暨有課程、融入於課程及課本中。

2〉數位學習的建置,可以突破空間的障礙。(如網站的建置、數位典藏的建立

及數位學習的開發)

3〉將世界遺產的概念和做法納入升學考試的範圍。

4配合節日及活動的辦理邀請中學生參與活動(如節慶活動、社區展覽等)

5加入家鄉文化資產守護的行動。(如參與社區資產的導覽培訓、社區資產的

拜訪及環境的維護、文化資產的發掘與巡守行動 )

3.與高等教育的結合〈大學或研究所〉

臺灣的高等教育是分科修學的教育模式,除了些通識課程是共通科目必修之外,大學生專注的是該選讀領域的專業知識學習。因此,世界遺產的教育推廣除了聚焦於與資產相關的科系之外,透過社團活動的推廣也是一個很直接的方式。不過,最終的方式,還是能明文規範內定於大學教育學程的通識科目中,成為每一位大學生必修的基礎教育。其它還可以有以下的輔助學習管道:

1〉數位學習的建置,可以突破空間的障礙。(如網站的建置、數位典藏的建立

及數位學習的開發)

2〉將世界遺產議題納入研究主題內,藉由深入研究去發掘問題與探索的方向。

3〉建構世界遺產課程為必修的通識學分。將世界遺產的議題放入通識課程或

專題講座,讓年輕人也能關注於文化資產的保存、修復與發展議題。

4加入家鄉文化資產守護的行動。(如參與社區資產的導覽培訓、社區資產的

拜訪及環境的維護、文化資產的發掘與巡守行動 )

4.與世界遺產核心內的學校教育結合

「淡水」,在世界遺產的核心區,是以紅毛城為中心的埔頂,這個屬於淡水五虎崗的第二崗,目前擁有七個古蹟點,同時屹立於崗上的還有二所幼稚園、二所小學、二所國中、一所高中及一所大學,是一個文風鼎盛的文教區,如果想要推動世界遺產教育,這裡確實是一個有條件又有力的通路。因此,淡水要推動世界遺產的理念,從學校出發,絕對是一個正向的作為。以下幾個方向做為切入學校教育的建議:

1〉整合各級學校已建置的網路,轉換成認識淡水世界遺產點的基本介面。透

過各校經營的現有網站,可從學校周邊環境介紹、歷史脈絡發展、課程的

開發與案例分享,緊扣住世界遺產核心區現有發展的脈絡與歷史軌跡的串

連。本方式除了可建立核心區成員的共識及榮譽之外,由於各網站的基本

管理維護由學校操做,對於網站經營的工作量負擔及內容格式的變化都較

為彈性,是一個透過溝通就能整合的策略。

2〉建構本區各級學校的校本課程或特色課程。透過編輯程教科書的模式,讓

進入本區就讀的學子,能在校修讀在地課程,豐厚其對在地知識的認知,

為未來進入世界觀的基礎。目前淡江中學已完成淡江中學校史,並列入高

中二年級必須課程,在落實在地教育的實踐有實質的成效。

3〉透過空間硬體的規劃及教學軟體討論,由政府編列預算執行,將埔頂整個

區域建置為學習型的戶外空間,讓各級學校在學習有關課程時,能將學生

帶到這個實境的教室,藉由環境或文物的氛圍,感受到歷史、空間與人

連結的緊密關係。

4〉邀請各級學校和學生成立「埔頂家鄉文化資產守護隊」。透過實際行動,認

識埔頂的歷史和文化資產,並藉由導覽培訓課程的訓練,充實自身專業知

識,加入參與社區文化資產的拜訪、環境維護、文化資產發掘及巡守的行

5〉在埔頂核心區設置一個淡水區世界遺產學習中心。透過學習中心除提供認

識淡水資產的歷史、脈絡和價值之外,對於其他地區世界遺產的認識與學

習、世界遺產的管理與維護及行銷、世界遺產潛力課程的研發等,這個學

習中心定位成埔頂區各級學校,學習世界遺產資訊的平台和後援角色的扮

演,同時,這個學習中心也將為想要瞭解淡水區世界遺產潛力點種種資訊

的人,提供一個學習的平台。

6〉利用共同活動的辦理,建構核心區各級學校在每一年能擁有的共同記憶。

例如「埔頂鐘聲」的辦理,在淡水古蹟博物館的協助下,每一年由核心區

一所學校以輪流辦理的方式辦理,在時間固定下,各校約定成俗共同參與,

並以此形成埔頂區的年度大事,藉以凝聚核心區內居民的共識及目標。

學習應該是多元且生活化的,秉持這樣的教育思維,世界遺產與教育系統的結合不應只於書面的知識傳承,更應該將學習融入於空間情境,並從在地的發想到進一步看到世界人類的發展,把握著世界一家的概念,最終在於世界遺產是全人類文明共同資產的思維,務實的推動世界遺產保存、研究、發展與問題解決的面向上。

〈二〉與社會教育的結合

社會存在的目的,不僅在於營造實質的生活與學習環境,更重要的在於建立成員對於生活事務的參與及地方意識的建立,透過教育訓練的啟動與過程可以讓民眾更加瞭解生活的土地,理解自己生長地方的故事,並能認同家鄉的文化,肯定自己在社會的價值。因此,世界遺產概念的推動與永續保存的機制,首要建立與在地文化的結合,並以人本、文化資產、地方產業等面向切入社會教育,從民眾生活問題的解決、社區環境的改善到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利用,透過討論、組織、行動,促使社區重新恢復活力與生機,並將之轉化為民主社會公民意識的覺醒與社區凝聚的作用。

1.志工概念的建立與自我成長

人存在的價值並非全為填飽肚子與安定生活而已,在個人與家庭,國家與民族的框架裡,「人」透過了實踐,印證了存在的價值,而從自我期許的付出與回饋中,獲得情感的滿足。因此,在生命的過程中,除了學習、工作、責任和自我滿足之外,無條件的將自己部分的人生奉獻出來,實質是一種昇華也是人生價值的基本態度。得以選擇志工這一項志業,是提昇社會價值與個人存在重要的抉擇。

世界遺產教育的推動,若能從地方或社群中建構出守護的志工,不但可以解決專業人力不足的窘境,在經過合作、共創的文化參與中,更能激起在地知識的傳達與創造,況且參與志工或社群參與地方事務,不但可以瞭解土地上所發展的紋理,透過參與還能從自我成長與同儕學習中學習到更為專業的知識,當世界遺產能與社區結合而共創屬於地方知識時,從在地邁向一個積極及審美公民的社會願景是指日可待。

2.建構在地居民資源共享的思維

過渡觀光化,造成世界上許多指定為世界遺產的空間嚴重受到衝擊,這些衝擊喚醒了人們對「守護文化資產」的關注與行動。淡水也擁有世界級遺產的潛力,若從資源分享的思維中探討,環境是全民營造一個永續生存的共業,不管你出生於何處,不管你未來想何去何從,此刻,腳踩的這一片土地就是孕育你、我生命的泉源,我們珍惜土地上的資源,我們寶貝這塊土地上共生的生命與記憶,我們傳襲著先祖的智慧,維護著土地上所有的資源,共同為建構一個「人與自然」、「人與空間」、「空間與人間」圓融共存的世界。因此,對於淡水已擁有的世界級遺產,不管你是在地的原住民,或者是新移民到此的新住民,理當用行動來保護環境中的自然生態、歷史氛圍與空間。除了對於資產建築與環境的守護行動之外,我們可以透過情感分享的概念,以敘述這片生活土地上人的、物的、事的故事為主,讓每一位來到淡水的人,瞭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屬於人的、自然的、空間的、歷史的、生活的所有點滴,因為,惟有感受到土地的真實與人的情意,美麗的故事才得以流傳,而土地上珍貴的資產才有永續保存的機會。

3.從終身學習的角度學習專業的守護

由淡水古蹟博物館補助經費,委託社區大學辦理的優質導覽培訓、歷史空間經營管理、世界遺產專題講座等專業成長課程的辦理,主要是提供社區民眾一個專業成長的機制,透過終身學習的概念,讓有興趣的民眾能藉參與課程的機制,從認識家鄉的文化與歷史開始,進而能實質參與家鄉解說及守護的行動。這種合作的模式,博物館與社區大學的夥伴與責任關係已有七年的歷程,主要希望藉由社區大學辦學理念、空間和時間上的條件,擔負起社會教育訓練的責任,公部門則已經費的籌措和行政支援來推動社區的教育訓練。淡水目前還有區公所及民間文史團體加入解說導覽人員培訓課程的辦理,在淡水參與這樣訓練課程的居民人次已幾千人次,是一個值得繼續推動的策略。

5-3、淡水社區大學「優質導覽培訓班」上、下學期課程表

上課時間:每週四晚上700950

週次

日期

1

3/11

課程說明及淡水行政區的簡介

張寶釧

2

3/18

世界遺產的指定保存與活化

丘如華

3

3/25

土地的想像與真實

畢光建

4

4/1

淡水的歷史、地理與人文

張建隆

5

4/8

常民文化的採集

謝德錫

6

4/15

洋人的故事

蘇文魁

7

4/22

當下的淡水

黃瑞茂

8

4/29

解說我們的襲產

張建隆

9

5/6

解說概論與原則

黃菁

10

5/13

戶外教育與解說

黃菁

11

5/20

遊客行為與特殊遊客解說

黃菁

12

5/27

解說行程規劃

黃菁

13

6/3

地圖資料的使用

高傳棋

14

6/10

淡水的生活地圖

王昭華

16

6/24

如何製作一張地圖(討論)

黃瑞茂

17

7/1

淡水地圖的製作(分組)

黃瑞茂

18

7/8

淡水地圖的製作(分組)

黃瑞茂

Ps:本班必須閱讀五南出版的「解說我們的襲產」

上課時間:每週四晚上700950

周次

日期

課程名稱及內容

1

9.6

淡水的生態旅遊地圖

黃 菁

2

9.13

從文學到淡水的地圖

康旻杰

3

9.20

淡水的歷史地圖

張寶釧

4

9.27

淡水河的故事

戴寶村

5

10.4

淡水的傳奇故事(一)馬偕博士

蘇文魁

6

10.11

淡水的傳奇故事(二)祖師爺的故事

張建隆

7

10.18

淡水的傳奇故事(三)大道公的故事

謝德錫

8

10.25

淡水後山的秘密花園

張慶楠

9

11.1

淡水吃喝玩樂篇

蘇德芳

10

11.8

如何安排一場知性之旅

張寶釧

11

11.15

製作一張解說地圖

黃瑞茂

12

11.22

我的解說經驗(一)

丁秀山、洪嘉慧

13

11.29

我的解說經驗(二)

李秀治、黃瑤瑩

14

12.6

現地解說操演(一)

黃菁、張建隆

15

12.13

現地解說操演(二)

黃菁、張建隆

16

12.20

現地解說操演(三)

張建隆、黃瑞茂

17

12.27

現地解說操演(四)

張建隆、黃瑞茂

18

97.1.3

成果發表、邀請討論

張寶釧、張建隆、黃瑞茂

5-4淡水社區大學「歷史空間創意再造」上、下學期課程表

上課時間:每週二晚上700950

97.9.2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歷程

林一宏

97.9.9

文化空間的類別與形式

黃瑞茂

97.9.16

在地觀點的文化資產保存

黃瑞茂

97.9.23

臺灣歷史空間從保存到再利用的轉變

97.9.30

歷史空間再利用的可能性

李乾朗

97.10.7

法國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實務操作

王維周

97.10.14

日本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實務操作

林承緯

97.10.21

從家鄉守護的行動開始

張賽青

97.10.28

文化資產的維護(一)歷史調查篇

黃士娟

97.11.4

文化資產的維護(二)古蹟主體篇

楊仁江

97.11.11

文化資產的維護(三)歷史風貌篇

畢光建

97.11.18

世界遺產成為觀光產業的案例與啟發

丘如華

97.11.25

歷史文化空間的創造與經營(國外篇)

工業遺址的保存與再利用

廖仁義

97.12.2

歷史文化空間的創造與經營(國外篇)

另類展演空間的開拓-瞬息即逝工廠

蕭麗虹

97.12.9

歷史文化空間的創造與經營(國外篇)

舞鶴市政紀念館

黃瑞茂

97.12.16

舊瓶裝新酒的推動經驗(臺灣經驗)

台南經驗

李得全

97.12.23

舊瓶裝新酒的推動經驗(臺灣經驗)

大稻埕經驗

劉秀美

97.12.30

舊瓶裝新酒的推動經驗(臺灣經驗)

淡水經驗

張寶釧

淡水社區大學「文化空間創意再造」第二學期課程表

時間

講者

98.3.3

殼牌倉庫的故事

謝德錫

98.3.10

殼牌倉庫與淡水古蹟的故事

張建隆

98.3.17

殼牌倉庫的空間規劃

徐裕健

98.3.24

殼牌倉庫再利用的想像(討論與發表)

張寶釧

98.3.31

歷史空間活化的策略(一)組織架構

張寶釧

98.4.7

歷史空間活化的策略(二)管理維護

張寶釧

98.4.14

歷史空間活化的策略(三)經費籌措

張寶釧

98.4.21

歷史空間活化的策略(四)展示典藏

張寶釧

98.4.28

歷史空間活化的策略(五)教育推廣

張寶釧

98.5.5

歷史空間活化的策略(六)活動辦理

張寶釧

98.5.12

歷史空間活化的策略(七)行銷企畫

張寶釧

98.5.19

歷史空間活化的策略(八)紀念品的開發

張寶釧

98.5.26

文化空間經營所面臨的困境(座談會)

簡秋燕、王健旺

98.6.2

經營文化空間的新思維(一)

劉婉珍

98.6.9

經營文化空間的新思維(二)

楊仁江

98.6.16

殼牌倉庫再利用的規劃與營運計畫撰寫

張寶釧

98.6.23

殼牌倉庫再利用的規劃與營運計畫撰寫

張寶釧

98.6.30

殼牌倉庫營運計畫書發表

張寶釧、張建隆

5-5、淡水社區大學「世界遺產通識講座」

一、講座名稱:「世界遺產」通識講座

二、課程理念:

為了保護迅速耗竭與破壞中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聯合國教育、科學

及文化組織於1972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將各國

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之中,而臺灣也在專家學者推薦下選定17處具潛力的點,透過研究

存與居民的行動力,臺灣也能成為世界遺產的一員。本系列講座即期透

過認識、瞭解世界遺產的價值與世界遺產的案例後,化身為推動保存淡

水成為世界遺產的行動力。

三、授課教師:〈如課程表〉

四、合作單位:淡水古蹟博物館

五、課程表〈如下〉

週一

單元主題

授課教師

教師簡介

3/12

認識世界遺產

薛琴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3/19

認識非物質世界遺產

王維周

華梵大學建築系教授

3/26

世界遺產的法令與趨勢的演變

林會承

北藝大建古所教授

4/2

世界遺產案例分享─

德國經驗

林曉薇

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

4/9

世界遺產案例分享─

日本經驗

黃士娟

北藝大建古所教授

4/16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介紹─樂生療養院

丘如華

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執行長

4/23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介紹─淡水紅毛城及周邊建築群

李乾朗

台科大教授

4/30

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的介紹─金瓜石聚落

閻亞寧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

5/7

由土耳其世界文化遺產的經營管理談起

傅朝卿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主任

5/14

從世界遺產談家鄉守護的理念與行動

丘如華

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執行長

5/21

文化遺產與大眾媒體的置入式行銷

榮芳杰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博士,現任逢甲大學建築學系兼任講師

5/28

推動淡水紅毛城及周邊建築群的行動策略

董俊仁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現任新北市文化局文化資產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